总之★★★,虽然一些行业乱象的根源不能简单归咎于行业组织乱作为★,但★★“给钱就能当会员”的现象加剧乱象是不争的事实★★★,应引起有关方面高度警惕★。
事实上★,“给钱就能当会员★”的现象并非个案★★。前不久,一位拥有4个博士学位★★★、6个硕士学位以及22个社会组织兼职身份的95后研究员,引发舆论关注。据涉事单位查验★★,★“其22个社会组织兼职身份均有据可考★★★,但一些组织只需注册缴费即可获得会员资格。”
去几家口腔诊所,得到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有的建议简单修补,有的则建议进行复杂的治疗★★,报价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这背后可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各类诊所的资质、水平差异极大★★★。
比如★,一家正规组织,竟然给钱就能当会员,连最基本的资质证明和身份信息都不审核,这与那些“野鸡社会组织★★”何其相似,所谓的★★★“学术性★★★”★“非营利性”体现在哪里?
当某些权威组织的会员成了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品,这样的组织就难免在行业乱象中扮演幕后推手、推波助澜的角色★★★,这与其身份★★、职责★★★、宗旨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危害巨大。对此,有关主管部门应深入调查★★★,督促其加强自律管理,整改会员制度,守住“专业”二字的底线,必要时还应追责和惩戒。
12月8日,央视曝光了一些口腔治疗机构存在过度治疗、虚假宣传等问题★★。其中,令人震惊的是★,中华口腔医学会的会员制度竟形同虚设,只要给钱就能当会员,甚至无需提供有效资质证明和线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媒体反映的问题属实,已责令该学会对已注册会员入会资格进行严格复审★★,并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进行整改。
现实中,一些口腔治疗机构常常通过夸大和虚构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等方式,误导、欺骗消费者开展过度治疗★。相比假资历★、假头衔、假荣誉,那些花钱就能买到的真资历、真头衔、真荣誉无疑更可怕★★,这对处于知识和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患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规组织以“专业★”的名义为这些机构和乱象背书,是不可忽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