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海若本建筑工作室+上海致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说,互联网媒体日益发展的当下,空间的公共性、社会文化的潜力,都本应通过更加普遍广泛的参与,通过在公共空间与市民真实需求之间的充分调试◆◆■◆★■,得到更深层次地释放★★■■;如今相较弗兰姆普顿写成此书的年代,媒体的强度已提高数倍◆■◆◆,但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像深圳新美术馆这样的公共建筑,依然离公民社会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甚远。当下中国被建设的大部分文化建筑都是如此★■◆★。
上海若本建筑工作室+上海致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而其他3家方案,不知是设计方从未曾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还是在对外披露设计信息时觉得这些无足轻重。总之■◆◆,关于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市民的关系,是那么语焉不详,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设计中找到任何清晰的关联;
然而,这些问题似乎从未在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被提出◆★★■◆★。至少,从目前公开公示的信息中,我们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相比之下,中国建筑师虽在同一处境之中,却没有库哈斯那样超越其上的凶猛能力。在★★■◆“龙华两馆”的中标方案公布之后,面对公众的争议◆◆■◆◆,作为中标方案联合体之一的筑博设计总建筑师冯果川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些公共建筑(龙华两馆)有多大的公共性?它们真的重要吗?建筑师没必要太在乎这类的竞赛吧★■”。
(2)北京开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OPEN)+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面提到的“龙华两馆★◆”中★◆,笔者曾经问过几位这个项目附近的居民■◆◆■★,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对这个以后注定将影响自己生活的建筑并无太多兴趣。也许,将“恶◆★★◆■◆”用来形容他们有些不恰当:一方面他们也许对此并不知情;另一方面,倘若这座建筑成为一个糟糕的起源◆◆■◆,说附近的居民咎由自取,其实并不过分。但笔者仍然认为★■,市民对城市建设长期丧失知情权◆■★◆◆、丧失参与论证城市建设合理性的机会,这种无奈和被动★■■■◆,已经变成了根深蒂固的麻木。
假设“龙华两馆”真的为了龙华新区而建,项目的发起人也许会非常焦虑:这个庞然大物(中标方案总长度250多米★★◆◆、总宽度96米★◆■★◆★、总面积74000平方米)在未来新城中的作用如何◆◆★■,它与周围社区将来会呈现怎样的关系■★★■★。
深圳市已有的多家美术馆和文化设施运营情况如何◆■★★,是饱和还是空置?新建美术馆与这些文化设施之间的定位◆◆■,有怎样的区别?究竟展览什么样的展品◆■◆★,面对怎样的受众人群★■◆◆◆,人群规模如何★★?是否需要如此之大的面积?运营费用是多少★■■★◆?为什么人们会舍近求远?究竟怎样的特色才能吸引足够的使用者?等等等等。
(6)STEVEN HOLL ARCHITECTS(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讨论的公共建筑公共性的话题,似乎仍像是一则笑话。公共建筑承载着体现公民社会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的重任,公共建筑的公共性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必然属性■★★■★★。在《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这本被奉为建筑史的经典著作中,弗兰姆普顿认为■★★■◆★“在这个非政治化不断被媒体强化的时代■■■,空间的公共性对于建筑和社会而言,仍然保持着民主的理想◆■■◆■。公民形式的社会文化潜力与其建构尺度和功能发展的空间★◆■■、所象征的慷慨性是密不可分的★◆■★★”◆◆■★★。
德裔美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中提出了一个叫★■“平庸之恶◆◆■★★”的概念,在之后的一些作品中,她进一步阐释了这个概念◆◆。提出概念的背景是◆■★◆◆,一个叫阿道夫•艾希曼的纳粹分子★◆,在以色列接受公开审判◆★。她去旁听了这场公审,发现艾希曼和舆论中凸显的形象不同,其实是个普通人,并不凶残恶毒,只是不去思考和检省。在汉娜的解读中■◆★★■★,“拒绝思考”成为邪恶的根源,她将其称作“平庸之恶”◆■★★■。
目前,网络上已经可以找到4家投标单位自主对外发布的投标方案详情:(1)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国际有限公司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方案)、(2)北京开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OPEN)+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4)上海若本建筑工作室+上海致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7)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CCTV总部经过无数讴歌与诋毁后★◆■■◆,毫无悬念地成为北京新文化地标◆■★。当下,普通人如果不通过繁琐的申请审查程序★◆,无法进入这座登峰造极的当代建筑◆■★,这个建筑在设计方案阶段曾经承诺过的★★★★■“公共性■◆◆★”的美好也没有兑现,然而,它在城市中奇特的体态和表情所引发的诡谲的文化争论◆★■■★■,又将这种◆■★★“城市文化参与”推向高度白热化,成为公共讨论。
从这4家事务所的表述来看★★,只有(2)北京开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OPEN)+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方案,是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和发端;在OPEN的视频中,从深圳城市的鸟瞰地图切入★■■,虽然仅有短短的1秒钟时间,还是把龙华地区的城市肌理透露至尽◆◆★★★■。而在麦肯诺的方案中★■■◆■,他们着重于城市的历史与参与感,以一种内省的特质,围绕着一系列与城市环境相连的庭院来进行功能布局。
如果在地图上搜索“美术馆”这个词◆◆■★,我们会在中国这个雄鸡状的区域内得到一张密密麻麻的图,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最近数十年间建起来的★■◆。
从世人瞩目的奥运场馆到CCTV办公楼,再到风靡各地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这些项目和美术馆一样■★■◆■,都可定义为公共建筑。它们更多地被视为形象工程,体现某种“先进性”和“文化性★★■★■”。公共性似乎从未成为讨论的焦点和评判高低的关键因素。
在8个备选方案中★◆★◆◆,评委们选择了来自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国际有限公司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作为最终的中标方案: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新的文化广场◆■★,这些元素被共同放在了一个★◆■◆◆★“石头平台”之中。整个方案中的两栋建筑有着一个收敛的工业建筑的外形,并辅以通透的表皮——这种来自近百年前的包豪斯手法■◆,至今依然在深圳这个中国的设计之都如鱼得水。对评委们而言,这个选择也许是最为保险的■◆◆◆★,这个朴素的外观,是当下环境中的政治正确,不会带来争议风险。当然◆■◆■■,中标方案中通透的表皮,是否会导致重演矶崎新的深圳图书馆中撑伞看书的一幕★■■◆■◆,尚是后话。
把两块建筑体量连接而非对峙,也是出于“城市底景■■”和★■◆“开放市民公园”的思考★◆■;最先出现在OPEN事务所视频中的方案表现★★★■,并非建筑本身,而是建筑建成后被激活的城市空间中人们的欢聚情形。
张为平在《荷兰建筑新浪潮》一文中◆★■■,这样评价CCTV总部的设计者库哈斯◆★★:◆★◆■■◆“库哈斯深知建筑对于社会的无力,与其说他在用建筑改造社会★◆◆★,不如说他很狡黠的利用了这个社会的当下状况,以一种机智的方式保留了独立的可识别的特征。■★◆◆”
这个名为“龙华两馆”的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腾龙路与中梅路交汇处,占地面积接近4万平米★★★。在描述建造这个美术馆的动机时■■■,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的官员称,老的深圳美术馆地理位置偏僻、规模偏小★■,交通不便,一直因与深圳整体文化形象不符而被市民诟病◆★◆★,于是决定修建新馆■★◆◆。
世界重要城市的美术馆,往往都在城市核心地段。也许这并非规划之初的刻意而为◆★■◆◆★,但城市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生活的交互、共生★◆★◆■、渗透,进而形成市民文化生态◆◆◆,却是一个美术馆的真正的生命力源泉,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生活改善。然而,这个项目附近多为居民区以及零星的工业厂房,也就是俗称的“睡城“。这样的先天条件,无疑给美术馆的未来运营带来了极大挑战★★◆■■◆。
当然,“龙华两馆”的项目也曾在互联网上某个角落进行过公众投票◆◆★★★◆。不过遗憾的是,在截止时间之前十多个小时,三个备选方案的票数都是零。主办方用这样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赋予了这个公共建筑以合法性——日后这里怎样◆★◆■■★,或许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文化建筑,在花费了大量新建投资之后◆◆,还要在未来几十年中继续消耗大量能源和维护费用。它将如何与市民的真实生活发生呼应◆■◆◆★?在花着财政资金的同时,它如何不成为一个空荡荡的昂贵摆设?
公共建筑的公共性在中国似乎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公共建筑本身应该具有的公共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甚至已陷入一种迷失。这与整个建筑市场的环境和建筑师的地位直接相关。
中标方的建筑师,却否认了公共建筑的公共性。这是否说明■★★◆,建筑师早已知悉这一切游戏的虚伪◆■★,却又虚伪地促成这一游戏的循环往复■★■◆?
我们再回头看“龙华两馆”这个项目的最终评审委员名单★■◆■■,作为方案阶段备选投标人之一的许李严建筑事务所的执行董事严迅奇,在最终方案的评审时成为了评委会主席■■。当然,我并不是质疑严迅奇先生的专业水平,但招标人在选择评委时■◆★■◆,是否考虑过大众对这种安排的质疑呢?
北京开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OPEN)+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新美术馆选址在深圳龙华新区——一个远离主城、成立不到四年的新区■★,这仍然未解决■■◆■“地位偏僻”的问题。将这样的大型公共建筑■■■■★◆,放在一处远离城市核心的新区,让人不禁怀疑,这是“投资拉动地价、促房地产升温”的老游戏◆★◆◆■★。
深圳市美术馆新馆和深圳市图书馆调剂书库组成的★■◆“龙华两馆◆■”竞赛,在上个月结束。这样宏大规模、宏大投资、由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竞赛◆◆■,如果放在三五年前,恐怕多如牛毛,见怪不怪★◆■。不过,把这个竞赛放在当下经济转型的语境中来考量,还是有些令人费解了■★◆◆。